>西征原創(chuàng) >直擊西方 >瀏覽文章
法國總統(tǒng)馬克龍結束中國之行回到歐洲后,遭到了一場大規(guī)模的輿論圍剿,直到今天還在繼續(xù)。
這場輿論圍剿是由美國發(fā)動的,大有不把馬克龍斗倒批臭絕不收兵的架式。
準確地說,這是一場由盎格魯-撒克遜人發(fā)動的針對法國的輿論戰(zhàn)爭,沖在最前面,火力最猛烈的都是英語系媒體。
4月10日,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對馬克龍破口大罵,指責他在國際問題上出現(xiàn)明顯失誤,削弱了美國對中國的威懾力,破壞了美國對歐洲的支持。
英國BBC、《衛(wèi)報》也是火力全開。
盎格魯-撒克遜媒體為什么要圍剿馬克龍?
此事直接起因是馬克龍飛往廣州時對媒體發(fā)表了一番談話。
當時他在專機上接受了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(Politico)的專訪,另外還有法國媒體《回聲報》
Politico在申請專訪時,法國新聞官員提出的條件是:不得歪曲總統(tǒng)的講話,不得加入總統(tǒng)在訪談中沒有說過的話。
Politico不情不愿地接受了。
馬克龍在訪談中主要講了四點:
一、皇帝沒有穿新衣
法國已經看出美國是裸體的,這也可能是指盎格魯-撒克遜人的道德偽裝已經不存在。
二、歐洲不應當跟著美國對抗中國,不應當卷入不屬于歐洲危機之中。
三、法國要領導歐盟成為第三個超級大國,實現(xiàn)戰(zhàn)略自主。
四、歐洲不應過度依賴美國,歐洲需要擺脫美元風險
馬克龍站在歐洲的立場發(fā)聲有什么問題嗎?
結果他的講話卻扎傷了美國的心,讓盎格魯-撒克遜人破了大防。
Politico給馬克龍訪談下的標題是《馬克龍稱歐洲必須頂住成為“美國追隨者”的壓力》
美國人認為自己統(tǒng)治歐洲是天經地義之事,而馬克龍想要實現(xiàn)歐洲戰(zhàn)略自主則是“大逆不道”。
這就是美國人真正心態(tài),什么“共同價值觀伙伴”,那不過是皇帝的新衣。
既然是“大逆不道”,那馬克龍必須“人人得而誅之”。
參與對馬克龍的輿論圍剿的不只是英文系媒體,還有美國的政客和學者。
美國那個古巴裔參議員盧比奧又跳出來了,4月10日,他發(fā)推公開要求馬克龍公開在中國閉門會談的內容。
他還錄制了兩分多鐘的視頻,指責馬克龍向中國“投降”。
盧比奧這頭蠢驢的做法,不恰恰說明馮德萊恩纏著馬克龍來北京一無所獲嗎?
馮德萊恩已經六天沒有發(fā)推了,去年“布查事件”時,她可是一天五六推,“少女受驚捂胸口”照片是她的高光時刻,現(xiàn)在不知道是不是在寫檢查。
那個提出“歷史終結論”的福山,也出來指責馬克龍“沒有從烏克蘭沖突學到任何東西”。
福山也是搞笑,馬克龍真的沒有學到東西嗎?恰恰相反,馬克龍從烏克蘭沖突中學到了一樣東西--美國不可靠。
美國駐北約大使說馬克龍所宣稱的“戰(zhàn)略自主”其實是沒有戰(zhàn)略。
有家西方智庫還把馬克龍的名字改成動詞--Macroning(馬克龍進行中),諷刺他在投降的路上。
特朗普的前“國師”班農則對馬克龍的言論痛心疾首,說法國居然想要去美元化。他還翻出老賬,說美國拯救了歐洲三次(一戰(zhàn),二戰(zhàn),冷戰(zhàn)),而法國一有機會就想脫離美國。
班農也不想想,要不是法國,北美殖民地能在1776年獨立?屢屢忘恩負義的正是美國。
以上這些人是“辱法”的主力軍。
除此之外,歐洲美狗們都急著要給美國盡孝,美國急,它們更急;美國兇,它們更兇。
我花了點時間,收集了一些美狗的叫聲。
歐洲議會對華關系小組負責人比蒂科菲爾(Reinhard Butikofer,德國籍,受到中國制裁)發(fā)推宣稱,馬克龍對中國的“軟弱”態(tài)度證明他已經沒有資格擔任歐盟領袖。
這種政客,領的是歐盟的薪水,服務的卻是美國利益,聽不得半句“背離”美國的話。
波蘭國家安全局發(fā)言人扎倫(Stanislaw Zaryn)發(fā)文警告法國:挑動歐洲與美國對抗是死路一條。
波蘭一些政客又找到了向美國表忠心的機會。
愛沙尼亞議會負責人米克爾松 (Marko Mihkelson)質問馬克龍:為什么不和美國站在一起,抗衡中國?
芬蘭駐布魯塞爾大使館則表示,馬克龍言論代表不了歐盟,更代有不了芬蘭。
烏克蘭最高拉達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(Oleksandr Merezhko)指責馬克龍說烏克蘭“危機”,而故意不說“烏克蘭戰(zhàn)爭”,這是配合中國的“政治宣傳”。
他還說,馬克龍破壞了法國的聲譽。
……
在如此密集的輿論炮火面前,法國硬了48小時不到,最終愛麗舍宮在官網上撤下了總統(tǒng)訪談的主要內容,想要平息事態(tài)。
但盎格魯-撒克遜媒體和政客仍然在炮轟馬克龍。
歐洲內部配合美國攻擊馬克龍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歐和北歐地區(qū),如波蘭、芬蘭、捷克、愛沙尼亞、還有立陶宛,它們愛美國,遠遠超過了愛本國、愛歐洲。
而西歐和南歐國家,則是沉默的大多數(shù)。有的網友直接指出,馬克龍說了大家想說而不敢說的話。
目前敢公開支持馬克龍的人不多,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就是其中一位,他不僅支持馬克龍的“戰(zhàn)略自主”想法,還透露部分歐洲領導人雖然沒有表態(tài),但其實認同了馬克龍的觀點。
4月11日,匈牙利也出面聲援馬克龍,歐爾班總理的政治顧問巴拉茲·歐爾班發(fā)推:目前,歐盟正在不加批判地全盤接收美國的立場……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歐洲是這場(俄烏)沖突的輸家,而美國是贏家。
他還呼吁,“是時候覺醒了,歐洲!”
馬克龍本人正在荷蘭訪問,他堅持自己的立場。前天,他表示,歐洲應該保持開放,同時維護經濟主權,只有這樣才能自主選擇合作伙伴,把命運掌握在歐洲人自己的手中,而不僅僅做一個看客。
愛麗舍宮都撤下專訪內容了,美國還要沒完沒了攻擊法國。那馬克龍就不打算進一步示弱。否則,他豈不成了國際笑話。
向來給人帶來軟弱印象的馬克龍為何能對美國硬上一回?
一、去年成功連任后,他已沒有選舉壓力,美國難以找到對付他的政治工具。
二、俄烏走到了軍事沖突的地步,證明法國缺乏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影響力,這是歐盟領袖國難以面對的。
法國需要借助中國的力量,扳回一城,但首先要展現(xiàn)獨立自主的形象。
三、法澳“潛艇合同”被美國撬了墻角,雖然法美外交危機(召回駐美大使)已經結束,但法國不會善罷甘休,因為這件事就是盎格魯-撒克遜人在法國背后捅刀。
四、這兩個月以來,革命老區(qū)三天一小鬧,五天一大鬧,怎么壓都壓不壓去。表面上是退休制度改革,根源在于經濟問題。
美國在這方面根本幫不了法國,上次馬克龍訪美幾乎是空手而歸。
而來自中國的訂單,可以讓馬克龍在國內說話挺直腰桿。
五、他知道歐洲一些國家心里想說什么,但沒人敢當出頭鳥,而法國可以試試。
另外,從政治上來說,美國除了進行輿論戰(zhàn)之外,也不敢對馬克龍怎么樣。
去年法國大選當中,拜登政府為什么只能支持馬克龍?因為無論是極右的勒龐還是極左的梅朗雄,他們的主張都是退出北約,恢復法國軍事獨立。
而馬克龍雖然硬了一回,但他有說要退出北約嗎?
他還沒到這一步,馬克龍講話的分寸是精心算計過的。
美國真正害怕的是,馬克龍會促使歐洲人獨立思考-我們的利益到底在哪里?
英語系媒體統(tǒng)治西方這么多年,目的就是要讓西方國家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,跟著美國人云亦云。
愛麗舍宮撤不撤專訪內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這些“流毒的危害性”。
因此,盎格魯-撒克遜人必須動用一切輿論力量來對馬克龍的講話進行“消毒”,同時讓他不敢再發(fā)表更“反叛”的言論。
接下來問題是歐洲要何去何從?
歐洲村里的美狗現(xiàn)在都跳出來的,一目了然,這也讓歐盟內部分裂進一步暴露在世人面前。
如果歐洲沒有大國能夠領導歐盟統(tǒng)一行動,比如與中國合作,與俄羅斯緩和關系,那么,歐盟只有兩個結局:
一、被馮德萊恩這樣的“美國官員”所把持,不斷犧牲歐盟利益去滿足美國;
二、歐盟因分裂而解體,歐元也將不復存在。
要避免這兩種結局,關鍵在于德國的立場,但德國目前還是不敢響應法國。
對于中國來說,拜登政府想建立西方統(tǒng)一陣線對抗中國的目標,已經被法國撕開了一道大口子,泛大西洋聯(lián)盟被分化。
在馬克龍離任之前,西方陣營內部還會發(fā)生什么?尚未可知。
但時代大勢所趨已經非常明顯,時間在中國一邊。
中國并沒有要挾歐洲,歐洲未來的路該怎么走,選擇權在它自己手里。
中國有句老話叫:識時務者為俊杰!
未來就看歐洲能不能多出一些俊杰,讓美國的狗狗們滾蛋!
責任編輯:擱淺
[ 贊同、支持、鼓勵 ]
透視西方民主真相、解讀新聞熱點事件、剖析輿情事態(tài)走向、更多精彩原創(chuàng)時評。
敬請關注西征網微信,掃描二維碼免費訂閱。